2010年12月8日

中国粮仓——吉林大跃进时的噩梦(一)

1936年11月,作曲家张寒晖(原名张兰璞)创作的《松花江上》。描述东北的富饶“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因“九·一八”事变而遭日本占领,随后就有大批的日本“开拓团”殖民的到来,他们圈地,他们开垦,他们掠夺。
张寒晖在歌曲里呐喊“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百姓们熬过了苦难,收回了那无尽的宝藏,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企盼苦尽甘来的百姓,却被严密的户籍制度拴住了,不能走动,流浪也是违法。五十年代未的三面红旗和人民公社运动,盼望着好日子的百姓成了公社社员,喜洋洋的社员笑容还未完全展开,就堕入了万丈深渊,经受着煎熬,狱炼,忍受着千年来最大的生灵涂炭的浩劫,刻下了刻骨铭心的噩梦。
    东北中部的吉林省,全省有耕地面积6083万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1%,另有可垦面积432万亩。当时的吉林省地多人少,全省1200万人,农村人口平均每人占有耕地6.76亩,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是中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号称“中国粮仓”的吉林省,在那人祸癫狂的大跃进运动中,说假话,报假喜,放高产卫星,强征收,制造红色恐怖。使全省千多万百姓也没逃脱饥饿的折磨。经受了煎熬,忍受了生灵涂炭的浩劫,刻下了刻骨铭心的噩梦。
    吉林是产粮大省,计划的征粮任务相当重。1958年春天,全省一些地方就出现了粮食紧张的情况。有十几个县的地区,发生了群众缺粮找乡社干部要粮请愿的事,还发生了抢粮分粮的群体事件。城镇居民就抢购能吃的代食品,长春市南关,二道河子两个区,每天有二三百人,多时达四百人,半夜就到豆腐房门前排长队抢购豆腐渣。双城县居民夜里11点就开始排队抢购煎饼。在如此严竣的情况下,自称父母官们竟动用专政工具保证国家粮食征购任务的完成。1957年10月,省检察院就指示全省各级检察院,注意及时打击破坏粮食征购和粮食政策的违法犯罪分子。1958年1月9日,又与省法院,监察厅联合召开了专署及重点县的三长会议。部署公安,法院,监察等部门,密切配合征购粮食工作队。1958年1月23日及29日,还分别召集了24个县的检察长汇报。据汇报材料统计,各地共处理了427起粮食犯罪案件。公安机关逮捕了96人,法院也决定逮捕了52人,检察院侦察处理了279人。套购粮食案56件,粮食投机倒把案50件,抗交公粮拒售余粮案51件,贪污盗窃粮食案43件,密打私分粮食案71件,其它案8件。追缴粮食481.1多万斤。还有公主岭专区7个县,市的统计,从1957年9月到1958年1月初止,检察院,法院,监察厅三家共侦结破坏粮食政策案189件,套购,抢购进行投机倒把案8件,隐瞒产量私分粮食案130件,抗缴征购案19件,盗窃粮食案2件,国家粮食损失共计73.94万斤。这些“犯罪”,其实是社员们为活命的无奈之举,对他们使用暴力,压榨了多少泪和血!这些查不到记录,也没有记录,留在了那刻骨铭心的噩梦里。
    19571961年吉林粮食情况表(单位:表中未注明的皆为亿斤,征购和销售都是贸易粮)
    产量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原粮              86.00       105.00       108.00       80.00       88.00    
    贸易粮            74.78        91.30        93.91       69.57       76.52    
    征购              29.58        49.61        51.77       44.56       38.61    
    销售              26.27        32.34        33.36       35.32       30.61    
    净拥有            71.47        74.03        75.50       60.33       68.52    
   总人口(万人)    1248.1       1280.9       1313.0      1397.1      1414.3   
 人均净拥有(斤)    572.63       577.95       575.02      431.82      484.48   

    注:1产量为生产年度,征购和销售为粮食年度。2产量,征购,销售数据为1962年8月25日《粮食部计划司粮食资料提要》。3总人口数据为《中国人口·吉林》。 4“净拥有”为“产量”及“销售”之和减去“征购”,“净拥有”的粮食中包括工业用粮,饲料,种子,城乡居民的口粮。
    1959年6月9日,中共吉林省委以特急件向中共中央送交了《关于当前粮食情况的报告》。其报告内容有:1958-1959年粮食年度,吉林省征购入库(贸易粮)49.27亿斤,城乡销售预计32亿斤,到1959年5月底已实销28.68亿斤。纯调出计划16.8亿斤(到5月底已调出15.2亿斤),军需供应8900万斤,粮食损耗4000万斤。这样,预计6月底库存为4.99亿斤,比上年同期减少8200万斤。
    从1959年7月到接上新粮前(主要城市为11月15日,县城为10月底,农村为9月20日),城乡销售最低需要11.35亿斤,其中,城镇需要销售7.63亿斤,农村非农业人口口粮供应3.44亿斤,军需供应2800万斤。这样安排,收支相抵,赤字为6.36亿斤,再加上最低库存2.5亿斤,共计差8.86亿斤。省委第一书记吴德也知道,全省1958年-1960年中央计划任务产量比1957年增长15.8%,纯征购任务却增长75.6%,征购的比重由28.2%增长到51.8%,留粮比重却由71.8%下降到48.2%。有些地方粮食产量下降,征购任务却大幅度增加。如四平专区怀德县1960年的粮食产量比1953年减少了38.3%,但征购任务还高于1953年,1953年征购粮占总产量的41.69%,1958年和1959年却约占80%,在灾荒最为严重的1960年征购任务仍占67.46%。
    省委第一书记吴德还是要求国家的征购任务必须完成,征购粮食工作队在公,检,法及监察等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了任务,却逼得农民自杀事件多有发生。为此,1960年2月20日,中共吉林省委发《关于在农村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政策,彻底杜绝自杀现象的通报》,通报说,全省自征购粮食以来,自杀事件达43起。自杀事件的发生是因为错误地采取了追,逼,压,扣等强迫命令的办法,甚至到群众家里翻箱倒柜。通报没有要求对43起自杀事进行调查,追责。为民做主的人没有对人命的起码关注,却对征粮任务一丝不苟地负责。为了保证新年度征购任务的完成,1960年10月31日,在省委三级干部会议上,分管粮食的省财贸书记栗又文向大家交了全省粮食供求紧张的“底”,要求各级干部进一步认识到粮食工作的艰巨性和支援全国,支援灾区的重大意义,强调必须保证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及粮食工作的“五条方针”低标准,瓜菜代,办好食堂,管好粮食,劳逸结合。11月12日统计,发现才完成国家征粮任务248万吨的28.64%。11月14日,中共吉林省委一方面向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呈送《关于粮食工作报告》,全省粮食估产550万吨,扣除25万吨(自留地,啃青),按525万吨进行分配。国家征购任务248万吨,占总产量的47.2%。农民口粮147.2万吨,平均每人320斤。还不包括几十万山东移民及无法统计的闯关东人。紧接着11月18日,省委召开电话会议,会后又抽调3万多名干部深入农村大抓粮食征购,一星期后的11月25日统计,完成了征购任务的74.32%。吴德还亲自督促,要求不能松劲,一鼓作气完成征购任务。1961年1月底,完成了征购任务的96%,吉林省委向中共中央和东北局报喜,宣告征购任务顺利完成。吴德的任务完成了,只给农民留下口粮7.8亿斤,在今后的8个月,每人平均只有85斤,每月只有十多斤粮食渡日。不少社队还把一部分口粮充作征购粮,还有的社队交了一些饲料粮以抵征粮。不久,各地上报饥饿的社员达21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3.8%,到七月底缺粮人口473万人,占农村人口54.1%。由于饥饿,社员的体力开始减弱,患浮肿病人数骤增,据去年12月底(1960年)统计有两万人左右,现在还在继续增加。饲料不足,牲畜死亡增加。歌曲中“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的种粮人,无奈地忍气吞声地受煎熬。
    1961-1962年的粮食征购年度,号称“中国粮仓”的吉林百姓,忍受着百年来最为惨痛的生灵涂炭的浩劫,而这一年度的征购任务仍然为220万吨,11月底完成了征购任务的80.4%。1962年2月15日,征购粮食并入库201.1万吨,月底征购入库为202.5万吨。可社员口粮人均235斤。口粮在300斤以上的占农村人口的33.6%,200-300斤的占28.2%,100-200斤的占24.2%,不足100斤的占12.6%,没有分配口粮的占1.3%。吴德的政绩让吉林百姓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噩梦。
    人民用生命写下的历史是不能掩盖,也无法抹掉的。对自已统治下的百姓犯下如此滔天罪恶的人是不能原谅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为了让饿死的冤魂安息,决不能让国贼原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逍遥法外,是为社会的责任。
    未完待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